6 月 2022
【徵才】國立中央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公益傳播中心-誠徵媒體設計師/美術編輯1-2名
【工作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 【徵才條件】 (1)熟悉Illustrator、Photoshop、InDesign等媒體製作軟體。 (2)能使用Wordpress等CMS網站內容管理系統,了解SEO優化,若有 HTML/CSS等網站架設或管理經驗為佳。 (3)熟悉社群網站經營與推廣,如有英文社群媒體經驗尤佳。 【工作內容】 (1)美編與社群媒體的經營。 (2)電子報與出版品版面設計。 (3)網站設計及維護。 (4)與中心人員合作以執行專案。 (5)其他交辦事項。 【薪資待遇】 依國立中央大學專任人員報酬標準表(學士月薪33,800起薪,最高42,000,碩士月薪38,785起薪,最高47,000元)。 【聘期】 最早2022年07月12日起聘,試用期3個月,試用期滿經成績考核合格者,依規定正式僱用,試用期間併入工作年資計算。 【繳交資料】 (1)中英文個人履歷。 (2)最高學歷證書影本。 (3)其他有利審查資料(例如媒體作品、網站、社群創作作品等)。 【應徵方式】 請將上述資料料以PDF檔或雲端分享email寄至<cwshen@ncu.edu.tw>沈建文教授收,email標題為 「應徵中央大學媒體設計師/美術編輯_姓名」,合格者將通知安排時間面試,如資格不符或未獲錄取時,恕不另行通知。 【聯絡方式】 若有任何問題,請聯絡楊經理,電話:(03)4227151分機26010
【2022 社會企業與影響力管理新南向國際論壇】(線上參加)
【2022 社會企業與影響力管理新南向國際論壇】(線上參加) 本活動以英語進行 . 時間:2022年6月17日(五)12:30-15:00 地點:Webex線上會議室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https://www.accupass.com/go/NSIF2022 . 議程: 12:00-12:30 報到 12:30-12:40 貴賓致詞 12:40-13:40 [論壇一]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社會企業與影響力管理 13:50-14:50 [論壇二]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媒體社會影響力 . 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立中央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公益傳播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亞洲影響力衡量與管理總中心 協辦單位:孟加拉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孟加拉水仙國際大學(Daffodil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國際處 - 提供中央大學學生服務學習時數:國際視野2小時 - 【2022 New Southbound
ESG一手掌握,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打造中大生的永續實戰力
隨著氣候變遷,自然災害頻傳,人們對於保護生長環境的起心動念漸漸滋長,各式企業開始關注ESG議題,無論是經濟、行銷、時尚等產業,紛紛投入永續人才的培育,無一例外。擁有最完善的永續策略,就能成為推動世界繼續向前的舵手,因此,相關領域的人才也備受期待。 國立中央大學的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串連國內外資源,辦理為期一學年的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學生團隊。今年邁入第四屆,吸引跨學院的眾多學生踴躍報名,像是管理學院、文學院、客家學院等各類系所,錄取名單已於五月底出爐。 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結合工作坊課程及專案實務操作,中大學生將從中學習ESG、影響力衡量與管理、SROI社會投資報酬分析等趨勢新知,並由具備英國SROI認證高階執業師證照的沈建文教授授課,透過業界資源,帶給學生團隊最完備的知識學習。 配合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專案以地方創生、影響力評估、設計思考三大方向為主軸,將會帶著學生分組進到各式場域進行實務演練,並期望與合作社區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專案各自以不同的面向著手,上學期的專案以「影響力評估」為主題,則以新屋在地組織為對象,運用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分析其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下學期的「設計思考」,將與有志發展商業模式的地區組織合作,運用社會創新發展產品服務。培育學生在「社會企業、設計思考、影響力管理、永續ESG」的學識和專案執行與管理能力,為有志在ESG、CSR領域就業的年輕學子,培養職涯上所需的實務能力。第四屆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暑期專案將帶著學生團隊,與在地組織新屋愛鄉協會合作,預計推動石滬音樂祭、淨灘馬拉松群眾募資案。
【第四屆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錄取名單】
感謝同學熱烈投遞履歷及參加面試,恭喜以下錄取同學 金O程 (中國文學系) 陳O均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侯O為 (文學院學士班) 楊O涵 (企業管理學系) 張O暄 (企業管理學系) 彭O云 (企業管理學系) 黃O齊 (企業管理學系) 蘇O羿 (企業管理學系) 廖O昀 (企業管理所) 謝O期 (財務金融學系) 陳O坤 (企業管理所) 楊O宇 (企業管理所) 林O儒 (資訊工程學系) 林O求 (資訊工程學系) 張O卉 (企業管理所) 林O薇
5 月 2022
【桃園社企小聚No.68】開放報名囉!種籽社企,有機食品翻轉偏鄉 6月feat. 種籽社會企業 #開放報名
六月份的社企小聚,我們邀請到種籽社會企業有限公司,將由陳在惠創辦人與大家聊聊「種籽社會企業」的成立。 種籽社會企業有限公司以解決偏鄉貧窮問題為宗旨,長期透過實質活動關懷偏鄉,像是協助推廣部落的有機食品、開發綠色產品,成為企業年節禮盒中熱門商品。同時也提倡聰明消費原則,以安全及有機農作因應食安問題。此外,將這些所得利潤的部分回饋到偏鄉教育,成立星光教室以教育偏鄉孩童,藉此弭平城鄉的教育差距。種籽社會企業是如何導入更多連結與資源,讓社會大眾注意到土地、農業、教育的永續發展? 此次的桃園社企小聚,陳在惠創辦人將會分享關於種籽社會企業有限公司的營運模式,以及對偏鄉議題的觀察,又是如何克服種種困境呢?歡迎一起來聽聽他們的經營歷程甘苦談吧! - 居家防疫不斷電,線上小聚Follow最夯社企脈動 - 種籽社企,有機食品翻轉偏鄉 報名本場次小聚: https://forms.gle/GJvr88iSuFVyf8BYA 成功報名者將寄送通知信與線上會議室連結 - 【桃園社企小聚No.68】 分享人:陳在惠創辦人/種籽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日期:2022年6月14日(二) 時間:18:30-20:00 地點:Google Meet或Cisco Webex線上參與,收到報名資訊後提供會議室連結 - 【活動流程】 18:00-18:30 報到 18:30 準時開場 18:30-19:30 【種籽社企,有機食品翻轉偏鄉】 19:30-20:00 Q&A - 參加對象不限年齡、不限身分,只要你… 對 社會企業有興趣 對
【桃園社企小聚 No.67|活動回顧】人生百味,擁抱街頭生命力
是誰定義貧窮?貧窮又是甚麼?第三世界或是未開發國家又是怎麼被分類的?以上三個疑問,是人生百味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朱冠蓁在二零一九年拜訪菲律賓當地村落,進行貧窮議題的交流與參訪時,與當地社會組織對話後,從腦海中湧上的疑惑。 在參訪過程中,迎面而來的貧民窟景象衝擊著他。村落中,有些社區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足以負擔一間遮風避雨的房間,全家人只能住在墓園內;又或是兩千多戶的人家共用一間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診所,完全無法治療居民的惡疾。將眼光拉回台灣來看,相較之下,或許物質條件並無如此匱乏,不過,貧窮在台灣又是以何種方式呈現著呢? . ■ 擁抱街頭生命力 ■ 「你感覺自己將參與這歷史性的一刻;再一區域中,整體生活模式裡很深刻的某項東西即將要轉變,……,你正在創造歷史。從某些方面來看是全然無私無我的,但也同時發現了自我。」—取自《自由之夏》 冠蓁會踏上創辦人生百味的道路是源於一場太陽花學運,當時的他對於社會議題並沒有了解的很透徹,而是真正踏入社運環境中,從而發覺自我,心中的熱情被勾起,開始省思自己可以為社會貢獻些甚麼? 參與社運時,最令冠蓁印象深刻的場景是在深夜台北的柏油路上靜坐著,透過很低的視角去品味因為白天忙碌而不曾細心觀察的這個城市。拾荒的年邁老人、露宿街頭的遊民等等,晚間的台北街頭,有一群人正演繹著他們的日常,被社會大眾所忽略的日常。 . ■ 人生百味的誕生 ■ 「在這場社運中,拾荒者或是遊民可以透過捐贈的物資取得溫飽,不過社運並不常發生,那之後這些人的人生又該如呢?」心中有著這種念頭的冠蓁,上網徵集有志人士,發起一場「煮飯給街友吃」的行動,人生百味的雛型慢慢地被建構出來了。 人生百味主要關注的議題對象是生活在街頭的人們,像是都市底層居民、街賣者、拾荒者、無家者等等。「養活一個人需要靠一整個社區的力量」開展各式各樣的群眾計畫,協助建立社會大眾和街上人們的連結,藉此喚起大眾對於社會中弱勢者的關注。 初期的人生百味像是一群沒有包袱的素人帶著滿溢的熱情行動著,給街友的餐點中的各式食材以及餐具皆是募集而來的,因而以一個童話故事作為命名,稱為「石頭湯計畫」。 中後期的人生百味則是一群翻轉社會大眾刻板印象的社會革新家,在與街頭人們對談時,發現他們並不僅有溫飽的需求需要滿足,也有人想要藉由工作達成自力更生,不過,卻是困難重重。以街賣者為例,他們所販售的商品其實已經遍佈市場,此外,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更降低了購買商品的意願。人生百味除了與知名設計師合作,協助街賣者開發一款又一款的街頭限定款商品,同時,透過各式工作坊、展覽、文字等等,致力於打破社會對於街頭人們的污名。 . ■ 我眼中的街友 ■ 其實,在台北七成以上的街友其實都是有工作的,然而,卻因為眾多原因無法找到長期的正職工作,只能做著發傳單、工地長工等臨時性的工作。人生百味決定在二零二一年末時舉辦一場街頭尾牙,犒賞生活在街頭的大家一整年的辛勞,其中,讓冠蓁最印象深刻的是有幾位街友大哥有餐飲工作的經驗,自告奮勇的要為大家煮一桌澎派的料理。料理的過程中,捕捉了多張他們煮飯的神情,充滿熱情與積極,不免再次讓人重新省思社會給街友們貼上許多非事實的負面標籤,到底代表了甚麼? 冠蓁提到人生百味出版了一本名為《街頭生存指南》的書籍,將街頭上人們的生存法則、對於社會的看法以及未來的期待都寫進書裡。某一年成為了金鼎獎得主,還邀請了一位街友大哥,站上台說出自己的人生故事。貧窮或是被社會排除的經驗,於他而言,已經不再是無法說出口的事。 冠蓁說到,在執行人生百味的各項企劃專案時,無論是石頭湯計畫,又或是人生萬事屋,都可以看到每個人其實是可以很自由的和他人產生連結,對於自己的人生可以侃侃而談,生存在社會上也不再孤單,可以開始期待街頭上的人們未來能夠好好生活這個世界中的樣子。「如果有舞台,想要把大家都拉進來」冠蓁期待著。 . #桃園社企小聚 #社會企業 #社會創新 #人生百味 #街頭議題 #石頭湯計畫 #街頭尾牙